科普专栏 / Information

石墨烯在6G通信领域的应用潜力

    2025年10月28日 —— 随着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的研发进入关键阶段,石墨烯这一颠覆性材料正展现出重塑通信行业的巨大潜力。其独特的物理特性与6G对超高速、低延迟、高带宽的需求高度契合,为太赫兹通信、智能反射表面等前沿技术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1.太赫兹通信的核心突破

6G时代将太赫兹频段(0.1-10 THz)视为实现超高速无线传输的关键。石墨烯凭借其高电子迁移率(室温下超15,000 cm²/V·s)和可调谐的光学特性,成为太赫兹天线的理想材料。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所近期开发的可编程表面技术,通过集成石墨烯调制器与薄膜晶体管阵列,首次实现了对太赫兹波振幅与相位的广域动态控制。该技术不仅支持波束成形和轨道角动量调制,还能用于太赫兹成像,为安防与医疗诊断开辟新路径。

在太赫兹信号处理方面,渥太华大学团队利用石墨烯增强非线性效应,成功提升了太赫兹频率转换效率。通过优化石墨烯结构中的电磁场相互作用,该技术可将信号转换速率提升至传统方法的数倍,为6G通信设备的小型化与低功耗化奠定基础。

2.智能反射表面的革命性应用

6G网络需应对海量物联网设备的连接需求,智能反射表面(RIS)技术成为增强信号覆盖的核心方案。石墨烯因其电学性能的动态可调性,成为构建可重构RIS的首选材料。IDTechEX报告指出,通过光学或电学调控石墨烯的导电性,可实现对入射信号的智能反射与放大,显著提升物联网设备的能效比。例如,西班牙与德国联合团队开发的石墨烯-金复合结构,可在CMOS芯片中高效产生太赫兹脉冲,支持6G频段的信号生成与处理。

  3.材料替代与性能跃升

传统金属天线在6G高频段面临信号衰减与腐蚀问题,而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展现出显著优势。博威合金研发的铜-石墨烯复合线材,导电率突破111%IACS,同时具备抗盐雾腐蚀特性,适用于基站天线与数据中心布线。武汉理工大学团队开发的石墨烯组装薄膜(GAF),在865 MHz频段下增益与铜天线相当,但经过两周盐雾处理后电性能仍保持稳定,为户外通信设备提供了可靠解决方案。

   4.未来展望与挑战

尽管石墨烯在6G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仍面临规模化制备成本高、标准化体系缺失等挑战。业界专家呼吁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石墨烯技术与6G需求的深度融合。随着曼彻斯特大学等机构的突破性进展,石墨烯有望在2030年前后成为6G通信的核心材料,为太赫兹成像、智能超表面等应用提供底层支撑。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石墨烯正以“新材料之王”的姿态,引领6G通信迈向光速时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