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实验设计DOE
正交实验设计是一种高效的多因素试验优化方法,通过正交表安排因素的水平组合,以较少的试验次数覆盖全面试验的代表性点,从而分析各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并找出最优组合。对于单因素或两因素试验,因其因素少 ,试验的设计 、实施与分析都比较简单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同时考察3个或3个以上的试验因素,若进行全面试验,则试验的规模将很大,往往因试验条件的限制而难于实施。正交试验设计就是安排多因素试验 、寻求最优水平组合的一种高效率试验设计方法。 对科研工作者和生产工艺人员来说是一个很有帮助的工具。
- 基本流程
1.明确试验目的和指标
确定需解决的问题(如优化反应条件)和衡量效果的指标(如良品率)。
2.筛选因素和确定水平
选择关键因素(如温度、时间),每个因素设置代表性水平(如低、中、高),确保水平范围合理且相互独立 。
3.选择正交表
根据因素数和水平数,选用合适的正交表(如L(27)),要求正交表列数不小于因素数、行数不小于试验次数,并考虑交互作用和误差列 。
1)正交表选择核心逻辑
(1)计算最小试验次数
公式:试验次数 ≥ 因素数 × (水平数 – 1) + 1
示例:5因素3水平试验:5 × (3-1) + 1 = 11次(需选≥11次的正交表)
若水平数不等(如3因素:2个2水平+1个3水平):2×(2-1) + 1×(3-1) + 1 = 5次(选≥5次的表)
(2)匹配标准正交表
因素/水平 | 推荐正交表 | 试验次数 | 适用场景 |
3因素3水平 | L9(3^4) | 9次 | 基础优化(如配方试验) |
4~7因素2水平 | L8(2^7) | 8次 | 电子元器件参数调试 |
5因素3水平 | L18(2^1×3^7) 或 L27(3^13) | 18/27次 | 工艺优化(选L18更高效) |
5因素5水平 | L25(5^6) | 25次 | 需高精度结果(如材料合成) |
关键原则:正交表列数需 ≥ 因素数(多余列留空),行数需 ≥ 最小试验次数。
2)特殊场景处理
(1)交互作用分析
若需考察因素间交互(如温度×时间),选择能容纳交互列的正交表(如L16(2^15)含交互列)。
错误示例:用L9(3^4)分析交互效应会导致混杂(列不足),需改用L27(3^13)。
(2)水平数不等的情况
混合水平正交表:如L18(2^1×3^7)支持1个2水平因素+7个3水平因素。
拟水平法:将少水平的因素虚拟扩展(如2水平→3水平),再用标准表(需验证均衡性)。
4.安排试验方案
将因素分配到正交表列中,生成水平组合方案表,确保均衡分散性 。
5.进行试验
按方案执行试验,记录各组合下的指标数据 。
6.分析结果
通过计算(如极差分析或方差分析)评估因素影响力,确定最优水平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