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讯 / Industry

石墨烯用于核电站特种水泥

核电站特种水泥是针对核设施严苛环境开发的专用胶凝材料,其在安全性、耐久性和功能化方面具有特殊技术要求。

一、核心类型与技术特性

1.‌核电专用硅酸盐水泥‌

(1)‌执行标准‌:符合《核电工程用硅酸盐水泥》(GB/T 31545-2015),首次规定抗高温蠕变系数(120℃下变形率≤0.15%/h)‌。

(2)‌组分控制‌:铝酸三钙含量<6%以降低水化热,氧化镁≤5.0%抑制体积变形,氯离子限值0.02%‌。

(3)‌性能指标‌:28天抗压强度≥52.5MPa,3天水化热<245kJ/kg,7天干缩率<0.08%‌。

2.‌防辐射水泥‌

(1)‌锶水泥‌:以碳酸锶替代石灰石,形成硅酸三锶矿物,硬化体密度显著提升,兼具X/γ射线及中子屏蔽能力,水灰比需≤0.35‌3。

(2)‌钡水泥‌:防辐射效能优于锶水泥,但原料成本高30%‌。

(3)‌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C200混凝土‌:抗压强度达200MPa(普通混凝土7倍),氯离子扩散系数仅传统混凝土1/10,完全摒弃粗骨料,采用纳米石英粉与钢纤维增强。

二、石墨烯应用于核电站特种水泥的分析

1.技术可行性依据

(1)‌力学性能强化‌
石墨烯通过填充水泥孔隙及桥接微裂缝,可将混凝土抗压强度提升13.6%-40%、抗折强度提高24%‌,同时弯曲韧性增强超50%‌。这对核电站抵御极端荷载(如地震冲击)至关重要。

(2)‌耐久性突破‌

1)‌防辐射渗透‌:石墨烯致密化结构能有效阻滞有害离子迁移,其改性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率仅为普通混凝土的1/4‌,可减缓核辐射导致的材料劣化。

2)‌抗化学腐蚀‌:通过优化孔径分布,显著提升对硫酸盐侵蚀的抵抗力‌,适应核废料存储环境。

3)‌抗冻性提升‌:导热性优化可减少冻融循环损伤‌,适用于寒冷地区核设施。

(3)‌功能化潜力‌
石墨烯的导电特性使水泥基材料具备应力-电阻响应能力‌,为核反应堆安全壳结构健康监测提供新方案。

2.实施关键挑战

(1)‌分散工艺‌
需严格调控聚氧代乙烯壬基苯基醚(CO890)等分散剂比例(最佳质量比5:1)‌,并优化水胶比与pH值‌,避免片层团聚导致性能波动。

(2)‌掺量精准控制‌
实验表明0.01%-0.05%为有效掺量范围‌,超过阈值可能降低流动性。核电工程需通过中试确定临界值。

(3)‌成本与规模化‌
闪蒸焦耳加热(FJH)技术突破使石墨烯生产成本降低‌,目前单方混凝土成本增加约4元(强度提升一个等级时)‌,大规模应用需进一步降本。

3.工程价值与前景

(1)‌减碳效益‌
每方混凝土可减少水泥用量10%,对应降低CO₂排放13kg‌,助力核电工程实现”双碳”目标。

(2)‌全生命周期优化‌
石墨烯混凝土延长结构服役周期,减少维护频次,综合成本优于传统特种水泥‌。

小结

现有实证表明石墨烯改性水泥可满足核电站对强度、耐久性和功能化的核心需求‌,但需针对核电辐射环境开展长期性能验证。随着分散工艺标准化和闪蒸技术普及‌,其应用潜力将加速释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