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讯 / Industry

石墨烯应用于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态电极和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液的新型电池技术,其核心特征在于完全摒弃液态组分或大幅降低液态电解质含量。根据技术形态可分为半固态电池(液态电解质含量5%-10%)、准固态(液态电解质含量0%-5%)及全固态(液态电解质含量为0%)三类。固态电池将是一场技术革命。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高导电性、高强度、高热导率等),在固态电池中展现出多方面的应用潜力,尤其在解决固态电池关键瓶颈问题上具有显著优势。

一、解决固态电池核心痛点:界面优化

(1)‌抑制锂枝晶‌

通过构建石墨烯三维框架或空心球结构,包裹锂金属负极,可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20%以上),并均匀锂离子流,显著降低枝晶刺穿电解质的风险‌。
‌效果‌:提升金属锂负极稳定性,循环寿命延长至1500次以上。

  • ‌降低界面阻抗‌

石墨烯作为电极与固态电解质的中间层:

‌正极侧‌:与钴酸锂、三元材料复合,增强电子传导,减少界面电荷转移阻抗‌;

‌电解质侧‌:形成离子传输通道,提升硫化物/氧化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如Li₃PS₄体系可提高30%)‌。

(3)‌增强物理接触‌
石墨烯的柔韧性可改善固-固界面的点对点接触问题,适应车辆震动等复杂工况,维持长期界面稳定性‌。

二、热管理性能升级

(1)‌散热能力‌:石墨烯的极高热导率(5300W/m·K)可快速导出电池内部热点,防止局部过热引发的热失控‌;

(2)‌耐温范围‌:支持-20℃低温环境和60℃高温稳定运行,优于传统液态电池。

三、多功能复合材料的核心角色

‌应用部位‌ ‌功能实现‌ ‌性能提升‌
‌固态电解质‌ 添加石墨烯纳米片,形成离子高速通道 离子电导率提升至10⁻³ S/cm级]
‌电极材料‌ 复合硅基负极(如Si@石墨烯),缓解体积膨胀 比容量提升至1500mAh/g以上
‌电极隔膜‌ 石墨烯涂层增强机械强度及离子通透性 抗穿刺强度提升,支持快充

四、商业化瓶颈与突破路径

(1)‌成本问题‌

高纯度石墨烯量产成本仍达数百元/克,需开发液相剥离等降本工艺‌。

(2)‌技术挑战‌

‌分散性‌:表面改性(如氧化处理)提升在电解质中的均匀分散性‌;

‌量产工艺‌:干法电极技术避免溶剂污染,适配硫化物电解质产线‌。

  • ‌安全验证‌

石墨烯复合固态电池已通过针刺、挤压测试(如某产品在-40°C~80°C无泄漏)‌,但长期循环下界面演化机制仍需研究‌。

五、应用前景与产业动态

‌市场预测‌:2030年石墨烯在固态电池中的渗透率将达15%,拉动需求超200吨/年‌;

‌技术路线‌:半固态电池优先应用(如蔚来ET7),全固态需解决硫化物兼容性问题‌;

‌企业布局‌:道氏技术开发石墨烯-硫化物复合电解质,中科院研发石墨烯/LLZO界面涂层‌。

石墨烯在固态电池中并非“万能材料”,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界面工程‌与‌复合材料设计‌突破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天花板。未来3-5年,随着低成本制造和界面调控技术的成熟,石墨烯有望成为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助推剂‌。

相关文章